2025年暑期旅游旺季,镇远公安交警聚焦“安全、有序、文明”目标,深化“服务警务”模式,以“警力前置、服务升级、科技赋能”为主线,推出系列护航举措,用“景中有警”的守护筑牢平安底色,以“服务随行”的温度擦亮旅游名片,为八方游客营造了安全畅通、温馨便捷的出行环境。

全时守护,筑牢景区安全防线
针对暑期客流车流“双高峰”,镇远公安交警实施“警力跟着客流走、勤务跟着警情变”动态勤务模式。在古城步行街、青龙洞、高过河等核心景区设立12个固定执勤岗,投入警力800余人次开展“步巡+车巡+视频巡”立体化巡逻,确保游客求助“即时响应、快速处置”;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强化国省道联勤执法,严查“三超一疲劳”、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;优化景区周边16处信号灯配时和路口渠化,通行效率提升40%;依托“情指行一体化”平台,实时监测客流车流数据,动态调整勤务部署,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000余起,其中酒驾醉驾等严重违法100余起,警情处置效率同比提升35%,实现“景区见警率、管事率、游客安全感”三提升。

柔性执法,涵养文明出行新风
围绕景区周边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、逆行等高频违法,镇远公安交警以“教育+体验”劝导模式,对轻微违法者推行“接力劝导”机制:通过穿戴反光背心、手持“文明礼让”劝导旗参与路面引导,让当事人在体验中深化安全意识;组织女子宣防巡逻队化身“文明使者”,在古城入口、游客服务中心开展“护游+宣教”行动,累计劝导不文明行为2000余人次,发放《景区出行安全指南》1.2万份;针对游客反映集中的停车难题,在景区周边增设临时停车位300余个,推行“首违不罚”柔性执法,对轻微违停车辆通过“短信提醒+电话告知”引导规范停放,既维护了秩序,又传递了执法温度,赢得游客“有警无忧”的广泛赞誉。

精准服务,擦亮旅游服务名片
镇远公安交警以“游客需求”为导向,打造“快响应、优服务、暖民心”的旅游警务服务体系,建立“1分钟响应、5分钟处置”快速反应机制:在重点区域设立“旅游警务服务站”,累计帮助游客找回遗失物品46件、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,紧急护送患病儿童就医、救助走失老人等民生实事30余起,收到锦旗4面、感谢信20余封;深化源头治理,对景区客运企业开展安全约谈3次,发布出行预警、违法曝光等内容20余条次,确保车辆外观整洁、停放有序,与古城风貌和谐统一;通过“电子警察”实时抓拍违停、逆行等行为,非现场处罚1000余起,依托人脸识别系统精准查处摩托车违法,形成“线上线下”全域监管格局。

宣教融合,共筑文明旅游环境
镇远公安交警紧扣“一老一小”和游客群体,开展“沉浸式”交通安全宣教:联合文旅部门在景区广场、乡村文化站举办“平安旅游”主题“坝坝会”28场,并结合“电影下乡”播放《景区出行安全警示片》,组织民警用方言讲解“过马路守信号、骑乘车辆戴头盔”等常识;在新媒体平台开设“暑期旅游安全”专栏,发布出行预警、违法曝光等内容56条,阅读量超2万人次;联动景区商户、民宿业主组建“文明交通劝导队”,形成“公安主导、社会参与、游客自觉”的共治格局,农村地区“一盔一带”佩戴率提升至85%,景区周边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8%,文明交通成为镇远旅游的“流动风景线”。

如今,漫步镇远古城,警车巡逻的身影、服务站的微笑、有序的车流,共同构成了“景警相融、平安相伴”的生动图景。镇远公安交警将持续深化“旅游警务”改革,以更实举措、更优服务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“公安动能”,让每一位游客在领略古镇风情的同时,感受平安守护的“镇远温度”。

-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
-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
-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